葛颜祥简介
文章作者: |发布时间: 2015-03-22 |浏览次数: 2922

葛颜祥简介:1965.2出生,山东莒南县人,管理学博士,山东农业大学365足球投注教授,博士生导师,泰安市泰山区第十二届政协常委,山东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

主要讲授课程:《农业经济研究方法论》(博士生课程);《计量经济学》(硕士生课程);《组织行为学》(硕士生课程);《管理信息系统》(本科生课程)等。

主要荣誉称号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(2005年);山东农业大学有突出贡献先进个人(2009年);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(2013年);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(2005年),九三学社山东省2003-2013年度优秀社员。

主要研究方向:资源与环境经济,企业管理

代表性科研学术成果:

一、主持课题

1、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“地下水水权制度建设及其运行机制研究”(项目号:05BJY042)2005.7-2006.12

2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引入市场机制对水源地进行生态补偿的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”(项目号:70873077),2009.1-2011.12

3、主持国家社科基金“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配套政策研究”(项目号:14BJY027),2014.7-2016.6

4、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“流域生态补偿量的测算及补偿方式优化”(项目号:13YJA790025),2014.1-2016.12;

5、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“蔬菜安全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”(编号:2006BAK02A23)之子课题“蔬菜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保障体系研究”,2006.7-2008.6。

6、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,“山东省小流域生态环境市场化补偿机制研究”(项目号:07JDB063),2007.7-2008.6

7、主持完成山东省软科学项目“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市场化运行机制与政策研究”(项目号:B2005054),2005.7-2006.6

8、主持完成2013年蓝黄“两区”建设重大课题研究项目,“黄河三角洲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”,2013.7-2014.6.

二、首位作者发表国家一级刊物论文

1、黄河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分析.中国农村经济,2009,10.

2、Negoti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Water Source Areas.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,2010,4.

3、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研究.农业经济问题,2006,9.

4、水权市场与地下水资源配置.中国农村经济,2004,1.

5、黄河水权市场的建设及其作用研究.中国农村经济,2002,4.

三、通讯作者发表国家一级刊物论文

1、黄河下游居民生态补偿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分析.农业经济问题,2011,8.

2、基于进化博弈视角的水源地与下游生态补偿合作演化分析.运筹与管理2012,3.

3、基于水质和水量的流域逐级补偿制度研究----以大汶河流域为例.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,2012,1.

4我国水资源“农转非”驱动因素的时空尺度效应.自然资源学报,2015,1.

5基于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.农业经济问题,2014,10.

6可持续发展背景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会成本核算.改革,2013,11.

7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.新华文摘,2009,7.

8农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出关系分析.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,2013,3.

四、国际学术会议论文

1Studies on Willingness to Pay and Payment Level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ed on CVM,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, MASS 2009,Sept.20-22,2009, Beijing,China.EI收录.

2Studies on Negoti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Water Source,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, MASS 2010,Aug. 24-26, 2010,Wuhan,China. EI收录.

五、获奖

1、地下水水权制度建设及其运行机制研究(研究课题)(首位),山东省第23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2009.10。

2、水权市场与地下水资源配置(论文)(首位),山东省第20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2006.3。

3、灌溉水资源利用管理(研究课题)(第二位),山东省第2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,2010.9。